最喜歡的工作/不賺錢的工作:當志工
.
大概是命中註定吧,剛抵達聖保羅沒幾天,我就在台灣人的臉書社團裡看到 Betty 在找志工一起去發送食物籃的招募訊息。
一方面,我認為這絕對是個好機會讓 Filipe 認識更多台灣人;另一方面,難道說我多年來想參觀聖保羅貧民窟的夢想就要實現了嗎?
(2018 年在聖保羅文教中心辦講座分享我的貧民窟計畫時,我就不斷跟台下觀眾們互動,希望能找人帶我去走一遭。)
.
我們沒有考慮太多就傳訊報名了。
據悉僑界幾位會長合捐了 1,500 個基本食物籃,會分多天多時段、在多個地方發送給不一樣的弱勢社區。
.
我們今天跟著台灣代表 Betty 與 Eric 以及共同合作的巴西慈善單位 Bumerangue do Bem 一起造訪了兩個社區,發送了 200 個食物籃。
.
兩個弱勢社區距離聖保羅市中心只要 30 分鐘車程,如此之近,但它們甚至不在地圖上、也沒有正式的名字。
它們沒有柏油路,塵土飛揚、坑坑巴巴的土路讓我們不斷感嘆:「還好今天是大晴天!」
.
女人們懷著孕、抱著剛會走路的嬰孩來排隊,爸爸與丈夫呢?大概外出工作了吧。
食物籃裡有一公斤的米、一公斤的豆子、一公斤的麵條、一公升的油.... 等等,很重的,雙手扛起來之後還要在上面小心放上一盒蛋,手掌還得抓著蔬果袋跟她們選的捐贈衣物。
我好不忍心看她們放下手中嬰孩,扛起這些過重的柴米油鹽;與此同時,卻又好希望這些捐贈再多一點、再重一點,扛回家以後,能讓一家人飽餐久一點。
.
在這兩個社區,我親眼見到了、自己一直都想看看的,那種用木板片建構的房子。這裡沒有像里約那樣佔據整片山坡的紅磚房,有他們在荒蕪空地上用薄木板釘起來的「家」。
我一直都知道有這種簡陋貧民窟的存在,在新聞上常常看到,有機會我也很想親眼看到;但同時,我又好希望它們不要存在呀,想像這些房子在下雨天、寒冬天...
.
活動結束後,基金會的劉會長來電跟我道謝,我回覆到:「我才要謝謝您的愛心呢,讓我們有這個機會一起幫忙。我在里約的貧民窟當志工很久了,一直都想參訪聖保羅的貧民窟,這是我的 dream came true!」
.
(我不禁也反思自己的心態,是獵奇嗎?但我想不是吧,我只是需要不斷親自去看、去幫助,去讓自己知道還有更多地方、更多人用不同的方式在活著。)
---
更多今日志工活動的照片影片,歡迎點進限時動態!
接下來還有好多好多食物籃要發,預計至少有 12 次的活動,如果有興趣又剛好住在聖保羅,歡迎一起來!